梵文渭的家并不在阮禾籍等人上次去的那个地方,而是搬出了中关村,住进了跟中关村隔了一条长街的一个巷区中。这个巷区叫做“民和巷”,寓意明显,指的便是希望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和谐相处,给别人也是给自己流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当然,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要求,所以如果要搬入民和巷,对学历和网络上的口碑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为了排除有人的口碑存在被人恶意拉低评分的可能性,里面采取的是当前得到众人认可的“全民口碑”中的人民口碑,最大程度上地保证了口碑数值的客观性。
民和巷因为存在的时间悠久加上没有大翻新,所以风格还是保留了原来水泥瓷砖的新四合院设计,更多地保留了原有的气息。虽然设计名中带有个“新”字,但真的算起来也是接近五六十年前的设计了。所以,除了追求和谐的人,民和巷也吸引来很多怀旧的人居住。
让阮禾籍等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大门口进来后,一路上他们看到的四合院的大门都是宽敞地打开着的,加上现在是黄昏时分,大大小小的老人坐在杂院(一个公共院子区域)中侃侃而谈,有的话题说的是科技前沿的一些研究,就可控核聚变还是自然能的问题争论不休。
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的人觉得因为可控核聚变能量大,更有可能成为能源供应的主流,另一方面的人则认为可控核聚变虽然可控,但还是存在不稳定因素,既然现在的能源要求不高,可控核聚变只需要用在特定的地方就可以了。同时,支持自然能的人一直在坚持的一点就是,自然能虽然缺少爆发式的能源供应,但却胜在稳定,能源也符合社会上的要求。
但接着另一方丢出了一个观点,说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自然是越来越大的,但又有任反驳说能源需求应该是波浪式下降的,未来除了战争和星际航行,不会有过多的对于能源的需求,而且严格地说,当地球全面机械作业话的时候,能源需求会达到顶峰,但计算结果得到的这个所谓的峰值却只是二十年前便可以达到的国平均能源供应量。
就这样,两方不断抛出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同时,阮禾籍发现他们的争论中并没有夹杂太多的情感因素,大家眼神中都很平静,整个争论听起来倒更像是在打一场辩论比赛,他还注意到了除了宋长义之外,其实对于这个不只是阮芳华,他和罗欣听得也是津津有味,毕竟这么多年他们两个也有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只不过因为缺乏更新,对于这些前沿的东西倒也不怎么了解。
尽管还想继续听下去,但阮禾籍抬头看看天边被烧得火红的云和沉了半截身子进远处高楼的太阳,他明白他们尽量还是在天黑之前找到梵文渭的住处比较好。按照之前和梵文渭在网络上交换短讯收到的地址一个个找过去,终于在一个拐角的地方看到了和短讯上相同的门牌号码。
民和K132号。
和民和巷中的其它家庭一样,梵文渭家的大门也没有锁,也不知道是因为这里的人口素质高到“民风淳朴”,还是因为这本身就是这里的居民之间约定俗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习惯——进去之后阮禾籍回头一看才完全明白过来,他的两个猜测都不对,这里的大门之所以没有锁上,是因为大门上根本没有装着任何的锁。没有锁,自然是锁不上门的,所以这里的门便没有锁。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